“感谢业委会和物管及时解决了房屋外墙面漏水的问题,你们辛苦了。”“小区里的便民服务很到位,住在这里真的很安心。”在白鹤洞街道,这样的居民点赞越来越多,曾经让人头疼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如今作为民生微实事逐一得到解决,而这背后的“功臣”,正是街道推行的“红色物业联盟”。
在城市版图中,物业小区是居民生活的“小家”,物管则是管好这个“家”的关键。白鹤洞街道共有31个小区,15家物业公司,老旧小区和新型社区交织,居民需求五花八门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物业管理服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
怎么才能让物业服务更贴心?街道想了个办法——成立“红色物业联盟”。这不是简单挂个“红色”牌子,而是真正把党组织的力量融入物业管理。社区、物管、业委通过联盟拧成一股绳,居民有啥急事难事,大家一块想办法。
联盟聚合力,居民物管双向奔赴
“以前物管和业主总像‘你管我、我怨你’,现在成了‘一起干’。”街道工作人员说。联盟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,还通过组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,让小区更有温度。
在一些小区,物管觉得“我是管你们的”,业主觉得“我是花钱买服务的”,结果小事变矛盾,矛盾成死结。比如垃圾清运不及时、门禁管理松散等问题,常常引发抱怨。“红色物业联盟”改变了这种局面。物管不再“高高在上”,而是主动倾听居民意见;业主也不再光提意见,而是积极参与小区事务。
在华尚社区的议事厅里,一场关于防坠物雨棚建设的讨论正热火朝天。建不建?怎么建?钱从哪来?居民和物管各抒己见。最终,经过充分协商,近90%的业主同意建设方案,完成防高空坠物的“幸福雨棚”建设,创下成功申请广州市物业维修基金建成雨棚的“第一例”!“以前总担心楼上掉东西,现在装了雨棚,回家路上踏实多了!”一位居民满意地说。
在山顶社区的保利越秀天启小区,物管推出了智慧安防系统。外卖和快递小哥只需在小程序登记信息,就能自行进入小区送货,再也不用担心业主不在家、快递送不进门了。
“地砖坏了?马上修!”“垃圾没清?立刻安排。”如今,在白鹤洞街道的许多小区,物业经理成了业主群的“常驻嘉宾”,居民反映的问题,基本都能快速解决。“以前报修要等好几天,现在群里一说,物管马上响应,效率高多了!”一位居民笑着说。
三方齐发力“投诉”变“好评”
针对小区内居民反映强烈的各类痛点问题,白鹤洞街道紧紧围绕“支部建在小区上”的导向,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向物业管理末梢延伸,促进“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管”这“三驾马车”同频共振、协同发力。
“要是在家门口能有个看书的地方就好了。”“自己在家里看书,总感觉没有那种氛围。”这些居民的小心愿,也在一个个变成现实。观御社区和中海物业联手,在小区里建起了红色阅览室,不仅有书籍专区,还能提供法律咨询、心理咨询等服务,成了居民学习、议事的共享客厅。
曼宁社区则联合尚博雅苑业委会建起了“公益图书角”,发动居民将家里的闲置书籍贡献出来。“我捐了孩子小时候的绘本,希望能给更多小朋友带去快乐。”“我带来了珍藏的养生书,退休后也想发挥点余热!”居民们你一本我一本,图书角很快堆满了带着温度的书籍。
从解决漏水、垃圾清运这些“小事”,到打造阅览室、图书角这些“暖心事”,白鹤洞街道的“红色物业联盟”让物业服务有了人情味。居民们发现,原来物管和业主可以不是“对立面”,而是“一家人”。正如一位阿姨说的:“现在走进小区,看到的都是笑脸,这才是家的样子。”未来,白鹤洞街道的“红色物业联盟”还将继续发力,让更多小区从“问题多”变“幸福窝”。
南方+记者 郎慧
通讯员 白鹤洞宣
投股票用什么软件,配资正规平台排名,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